毛诗序是谁写的_毛诗序

2023-07-04 01:52:23 来源: 互联网

1、毛诗序《关雎》②,后妃之德也③,风之始也④,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。

2、故用之乡人焉⑥,用之邦国焉⑦。

3、风,风也,教也;风以动⑧之,教以化⑨之。


(资料图)

4、 ①毛诗序:汉代传《诗》(《诗经》)有鲁、齐、韩、毛四家。

5、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,早立于官学,却先后亡佚。

6、赵人毛苌传《诗》,为“毛诗”,属古文学派,汉代未立官学,毛诗汉末兴盛,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。

7、毛诗于古《诗》三百篇均有小序,而首篇《关雎》题下的小序后,另有一段较长文字,世称《诗大序》,又称《毛诗序》。

8、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。

9、 ②《关睢》:《诗经·国风·周南》第一首诗的篇名。

10、 ③后妃之德也:后妃,天子之妻,旧说指周文王妃太姒。

11、此处说《关雎》是称颂后妃美德的。

12、孔颖达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言后妃性行合谐,贞专化下,寤寐求贤,供奉职事,是后妃之德也。

13、”这种解释其实是牵强附会的。

14、汉儒往往如此。

15、 ④风之始也:本指《关雎》为《诗经》的国风之首之意。

16、孔颖达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言后妃之有美德,文王风化之始也。

17、言文王行化始于其妻,故用此为风教之始。

18、”这是有违原意的,但汉人往往从教化的角度对诗句作牵强乃至歪曲的解释。

19、 ⑤风:读去声,用作动词,教化之意。

20、 ⑥用之乡人焉:相传古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,“乡人”,指百姓。

21、《礼记·乡饮酒礼》载:乡大夫行乡饮酒礼时以《关雎》合乐。

22、所以《正义》释“用之乡人”为“令乡大夫以之教其民也”。

23、 ⑦用之邦国焉:《仪礼·燕礼》载:诸侯行燕礼饮燕其臣子宾客时,歌乡乐《关雎》、《葛覃》等。

24、故《正义》释为“令天下诸侯以之教其臣也”。

25、 ⑧动:感动。

26、 ⑨化:感化。

27、 诗者,志之所之也①,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

28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言之不足故嗟叹之,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,永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。

29、 ①志之所之:之,《说文》释为“出也”;句意诗乃由 志而产生。

30、 ②“情动于中”以下五句:意指心中有情感而后用语言传达出来;意犹未尽,则继之以咨嗟叹息;再有不足,则继之以永歌、手舞足蹈。

31、“永歌”,引声长歌。

32、 情发于声,声成文谓之音①。

33、治世之音安以乐,其政和;乱世之音怨以怒,其政乖②;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

34、故正得失,动天地,感鬼神,莫近于诗③。

35、先王以是经④夫妇,成孝敬,厚人伦,美教化,移风俗。

36、 ①声成文谓之音:声,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;文,由五声和合而成的曲调;将五声合成为调,即为“音”。

37、 ②乖:反常。

38、 ③莫近于诗:莫过于诗。

39、指诗最具有“正得失”等之功能。

40、 ④经:常道,用作动词,意为使归于正道。

41、 故诗有六义①焉:一曰风②,二曰赋③,三曰比④,四曰兴⑤,五曰雅⑥,六曰颂⑦。

42、上以风化下,下以风刺⑧上。

43、主文而谲谏⑨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,故曰风。

44、至于王道衰,礼义废,政教失,国异政,家殊俗,而“变风”“变雅”⑩作矣。

45、国史⑾明乎得失之迹,伤人伦之废,哀刑政之苛,吟咏情性,以风其上,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。

46、故变风发乎情,止乎礼义。

47、发乎情,民之性也;止乎礼义,先王之泽也。

48、是以一国之事,系一人之本,谓之风⑿;言天下之事,形四方之风,谓之雅⒀。

49、雅者,正也,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。

50、政有小大,故有小雅焉,有大雅焉。

51、颂者,美盛德之形容,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⒁。

52、是谓四始⒂,诗之至也⒃。

53、 ①六义:《诗序》“六义”说源于《周礼》“六诗”,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载:“大师教六诗:曰风,曰赋,曰比,曰兴,曰雅,曰颂。

54、”但因对诗与乐的关系理解有异,故二者次序有别。

55、《正义》释“六义”为:“赋、比、兴是《诗》之用,风、雅、颂是《诗》之成形,用彼三事,成此三事,是故同称为‘义’。

56、”对于“六义”,至今尚有不同的理解。

57、 ②风:与“雅”、“颂”为一组范畴,指《诗经》中的十五国风。

58、据下文的解释,同时又含有风化、讽刺之义。

59、 ③赋:与“比”、“兴”为一组范畴,指《诗经》的铺陈直叙的表现手法。

60、郑玄注《周礼·大师》说:“赋之言铺,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。

61、”朱熹《诗经集传》说:“赋,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。

62、” ④比:比喻手法。

63、郑玄《周礼·太师》注:“比者,比方于物也。

64、”朱熹《诗经集传》:“比者,以彼物比此物也。

65、” ⑤兴:起的意思,指具有发端作用的手法。

66、朱熹《诗经集传》释为“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”。

67、这种发端有时兼有比喻的作用,有时只为音律上的需要,而无关乎意义。

68、古代“兴”义幽微,历来理解颇多分歧。

69、 ⑥雅:指雅诗。

70、据下文的解释,有正的意义,谈王政之兴废。

71、大小雅的配乐,时称正声。

72、粱启超《释四诗名义》说:“‘雅’与‘夏’古字通,……雅音即夏音,犹言中原正声云尔。

73、” ⑦颂:指颂诗。

74、据下文的解释,有形容之意,即借着舞蹈表现诗歌的情态。

75、清阮元《释颂》认为颂即舞诗。

76、 ⑧刺:讽刺。

77、 ⑨主文而谲谏:郑玄注:“主文,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。

78、谲谏,咏歌依违,不直谏也。

79、”此言当其“刺”时,合于宫商相应之文,并以婉约的言辞进行谏劝,而不直言君王之过失。

80、 ⑩变风变雅:变,指时世由盛变衰,即“王道衰、礼义废”等;变风,指邶风以下十三国风;变雅,大雅中《中劳》以后的诗,小雅中《六月》以后的诗。

81、二者虽有个别例外,但变风变雅大多是西周中衰以后的作品,相当于上文的所说“乱世之音”、“亡国之音”。

82、 ⑾国史:王室的史官。

83、《正义》引郑玄言:“国史采众诗时,明其好恶,令瞽蒙歌之。

84、其无作主,皆国史主之,令可歌。

85、” ⑿“是以……谓之风”:这句是对“风”的解释。

86、“一国”,指诸侯之国,与下文“雅”之所言“天下”有别,表明“风”的地方性;“一人”,指作诗之人。

87、《正义》解释说:“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,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。

88、” ⒀“言天下”至“谓之雅”句:这是对“雅”的解释。

89、《正义》说:“诗人总天下之心,四方风俗,以为己意,而咏歌王政,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,发见四方之风,所言者乃是天子之政,施齐正于天下,故谓之雅,以其广故也。

90、” ⒁“颂者”句:这句是对“颂”的解释。

91、形容,形状容貌。

92、此句说“颂”是祭祀时赞美君王功德的诗乐。

93、 ⒂四始:《正义》引郑玄言:“风也,小雅也,大雅也,颂也,此四者,人君行之则为兴,废之则为衰。

94、”而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认为:“《关雎》之乱,以为风始;《鹿鸣》为小雅始;《文王》为大雅始;《清庙》为颂始。

95、”《毛诗序》开头说《关雎》“风之始也”,实袭《史记》。

96、 ⒃诗之至也:诗之义理尽于此。

97、 然则《关雎》《麟趾》之化,王者之风,故系之周公①。

98、南,言化自北而南也②。

99、《鹊巢》《驺虞》之德,诸侯之风也,先王之所以教,故系之召公③。

100、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正始之道,王化之基④。

101、是以《关雎》乐得淑女,以配君子,忧在进贤,不淫其色;哀窈窕,思贤才,而无伤善之心焉⑤。

102、是《关雎》之义也。

103、 ①“然则《关雎》”数句:《麟趾》,即《麟之趾》,是《国风·周南》的最后诗篇。

104、《正义》说:“《关雎》《麟趾》之化,是王者之风,文王之所以教民也。

105、王者必圣周公,圣人故系之周公。

106、” ②“南,言化”句:这句解释《周南》之“南”的含义。

107、《正义》说:“言此文王之化自北土而行于南方故也。

108、”《毛传》也说:“谓其化从岐周被江、汉之域也。

109、” ③“《鹊巢》《驺虞》”句:《鹊巢》是《国风·召南》的首篇,《驺虞》是其末篇。

110、《正义》说:“《鹊巢》《驺虞》之德,是诸侯之风,先王、大王、王季所以教化民也。

111、诸侯必贤召公,贤人故系之召公。

112、” ④“《周南》《召南》”句:《周南》,《国风》的第一部分,共计十一篇;《召南》次《周南》之后,计十四篇。

113、《正义》说:“《周南》《召南》二十五篇之诗,皆是正其初始之大道,王业风化之基本也。

114、” ⑤“是以《关雎》”句:这句是揭示《关雎》的主题。

115、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

116、”此处所言即本于孔子的观点。

117、 (据阮元刻《十三经注疏》本《毛诗正义》卷一)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标签: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上一篇:转型升级看制造丨低调背后的底气-当前简讯